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云大附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云大附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在北京与附中校友相聚纪实

2月18日、19日,云大附中党委书记、附中校友会会长王宇伟同志和云大附中工会主席、附中校友会秘书长张林云同志受学校委托,专程到北京看望云大附中校友。

  


18日中午,王宇伟书记和张林云主席一下飞机,就直接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12号院(朝阳区第三干休所)。卢国龙所长陪同两位老师来到九十六岁高龄的蒋继宗老校友家里。蒋老先生得知是附中母校的领导专程来看望,心情格外激动。张林云主席把二十一张附中在路南办学时期的老照片一一介绍给蒋老先生,蒋老认出了杨春洲校长、同班同学王以中和路南文庙的校舍。蒋老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了八十年前在路南读高中的经历,特别强调了是当年云大附中老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校风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至今对母校都心存感激。

蒋继宗校友,原籍上海,1938年抗战时期随父母来到昆明,同年秋天,考入国立云大附中高中第五班。入学后不久,1938年9月,日本飞机首次轰炸了昆明城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立云大附中旋即迁至路南县城。蒋继宗在路南完成了高中学业。1941年,附中高五班31名同学毕业,有27名同学考入西南联大,蒋继宗就是其中一员。他1941—1945年就读国立西南联大建筑工程专业 (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很多大型工程项目。1958年,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工程兵部队工作,后又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工程设计总院工作,至1983年离休。现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第四干休所离职休养。

交谈中,蒋继宗老先生说自己年事已高,身后的事情已有安排,一辈子孤身一人,无儿无女,书稿讲义已经捐赠清华大学,以后遗体捐做医学研究,个人积蓄分别捐赠给培养了自己七年的母校——云大附中和清华大学,委托干休所尽早实现自己的夙愿。王书记对蒋老的真诚捐赠表示感谢,承诺学校一定会妥善安排好善款的使用,可以设立“蒋继宗奖学基金”,奖励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屋内谈兴正浓,屋外天色已黑。卢所长在干休所安排好晚餐,专门做了几道蒋老特别喜欢的菜肴,陪同蒋老和客人一起用餐。晚餐后,三人送蒋老回到家里。分别时,王书记和张主席祝愿蒋老保重身体,健康长寿,以后到北京会再来看望蒋老,对卢所长长期悉心照料老人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2月19日,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元宵节。北京下了一场雪,窗外白雪皑皑。上午十点,王书记和张主席从朝阳区赶往海淀区魏公村北京理工大学旁的金榜缘餐厅。一进门就看到十位附中的老校友早




已到齐,他们是冯松、尹龙超、张国男、聂春华、孙翊华、赵克强、李尚荣、于安黎、宋文祥和张继宗老校友。

尹龙超老校友向王书记和张主席介绍了云大附中北京校友联谊会的组织建构、活动开展以及校友的基本信息情况。王书记向大家介绍了附中近年来办学的规模和取得的成就,以及1982年恢复办学后又有几万毕业学生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学校高度重视校友会工作,要努力做好各大城市附中校友联谊会的工作。张主席介绍了王宇伟会长当选为云南大学校友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附中新一届校友理事会的具体情况,表示要尽快将已经取得联系的在北京工作的年轻校友跟老一辈校友联络起来,让北京联谊会发展壮大。王书记向老校友们赠送了纪念品。

二月的北京,室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八十九岁高龄的冯松老校友(国立云大附中冯素陶老师之女)讲述了1948年在校读书时被捕入狱、与同窗施佩英(孙兰英烈士)的革命情谊、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直至到总政文工团的精彩人生。张国男老校友(李公朴先生之女,其子李国友也是云大附中学生)也娓娓道来,她说,自己生于1931年9月18日,父亲李公朴为不忘国耻,给女儿取名“国难”,国男是谐音,随母亲张曼筠姓氏。1942年,全家住在昆明北门书屋(现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自己上中学时,父亲舍近求远,放弃在市区的南菁中学和联大附中,选择了在十多公里外的国立云大附中。



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父亲几次在云大附中给师生们做演讲,认为云大附中是老师优秀、学风优良的好学校。接着,还讲述了父亲李公朴被害后,自己辗转到上海等各地的经历。在场的各位听得津津有味。聂春华校友(聂耳的侄女)离休后,致力于绘画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步入“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殿堂。今天,她将自己的作品专集赠送给母校。

尹龙超老校友,今年87岁,是地地道道的昆明人。当年在云大附中读完初中和高中,后考入云南大学矿冶系,又保送考入重庆大学机械系,1958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1992年退休,教授职称。1992年2月至1993年6月,参加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工作。

在场的另外几位老校友,是1954年以后在附中读高中的学生。李尚荣、于安黎和张继宗三位老校友也讲述了各自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的情况。

  


今天恰逢元宵节,老校友为客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还有汤圆。王书记和张主席感谢老校友的盛情款待,说第一次在北京跟老校友们欢度元宵佳节,特别有纪念意义。

午餐后,在冯松和尹龙超两位老校友的陪同下,王书记和张主席来到昌平区拜访九十三岁的张道一老校友。一进门,就看到了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张老校友。

张道一校友,1926年12月出生,云南昆明人,白族。1940年秋考入国立云大附中高中七班,194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北京大学毕业,旋即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就读研究生,师从朱光潜、威廉·燕卜荪(Willaim  Empson,英国教师)。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调中共北平市学委任干事。1949年2月调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历任干事、研究员、组长、处长,是《支部生活》首任总编辑。1959年—1966年调彭真办公室任秘书。1966年下放农村。1978年—1982年任北京语言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83年—198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2008年1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

王书记向张老赠送了一套印制有云大附中标识的茶具,张老非常喜欢,连声道谢。王书记关心地问起张老身体和生活的情况,张老不假思索地说起自己的三条养生之道。一是每天保持乐观的心态,二是饮食种类多样,严格控制数量,三是每天坚持运动。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张主席说道,2018年11月1日,在昆明举行隆重的西南联大八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西南联大》五集专题纪录片,是从电视片里看到张老校友。今天和张老在一起,心情格外激动。张老接过话题说,五集专题片里,有三集记录了自己的讲话。看见茶几上放着一包红塔山香烟,张主席好奇地问张老,张老说,1966年担任彭真同志的秘书,“文革”开始后,自己被下放到农村,因苦闷学会了抽烟,好在后来戒了,但不彻底,现在每周只抽一支。大家听后觉得张老一身都是故事。

分别的时候,老人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外。大家再次祝愿张老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此次北京之行,王书记和张主席与十几位高龄的老校友见面,时间虽然短暂,但老校友们留给二人的印象却极其深刻。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那令人钦佩的事业与成就、他们对云大附中的拳拳感恩之心、他们晚年对生活依然抱定乐观而豁达的态度,毫无疑问,这就是云大附中最大的财富。

祝愿所有的云大附中校友幸福安康,共享祖国盛世!

                                            张林云  撰文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