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7-02-22

云大附中 罗赟莹


教材分析

《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这节课程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聚落的概念;2、聚落的分类;3、云南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传统聚落的保护。

本课程以哈尼村寨的布局为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聚落的形成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分析了蘑菇房、傣家竹楼、大理丽江地区的“三坊一照壁”房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以丽江古城为例子,让学生树立保护传统聚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观点。

课程所选内容、材料都是围绕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展开的,突显了具有云南特色聚落的主题。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紧密,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本节课程通过大量云南的实例和图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很多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所以在《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课程中,教师所选内容都是身边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聚落的概念;

(2)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掌握聚落的分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分析哈尼村寨的选址与布局,蘑菇房、傣家竹楼、大理丽江地区的“三坊一照壁”房屋的特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1.聚落的概念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由夜晚灯光明暗,感受地球上人类居住地的稀疏与密集。灯光越亮,说明人口越多,越密集,反之,人口越稀疏。同时由此引入聚落的概念,聚落就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聚落分成两类:人口密集的地方大多形成了城市聚落,人口稀疏的地方大多是乡村聚落。

(二)分析云南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以元阳梯田为例。

哈尼人创造出来的元阳梯田于2013年被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同时成为云南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1、创设情景,开展学生活动:我的家在哪里?

哈尼的祖先是从青藏高原上迁徙来到云南省元阳县,让同学替哈尼祖先寻找居住地,并解释原因。

结论:很多同学认为河谷地区自然条件好,所以选择河谷地区作为居住地,但是哈尼族祖先南迁至红河流域时,条件优越的河谷地区已被其他民族占领,于是哈尼族不得不进入条件恶劣的山岳地带。

2、学生活动:哈尼人在布局村寨时都要考虑四个要素,分别是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湖。请同学在一面山坡上布局这四个要素,并解释为什么?

学生布局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

(1)布局原因分析



布局原因分析

山顶森林

   具有截留降水、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功能,以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

山腰村寨

哈尼族村寨选址于半山之中,背靠森林,下山可以到梯田耕作和收获,客观上形成了靠山临水的特点。山腰是地形雨中降雨最多的地方。

山坡梯田

村寨下方是梯田。哈尼人发现,红河流域光热条件好, 雨水充沛, 土地肥沃, 尤其是南岸。哈尼人因地制宜的将坡缓地大的开垦大田,坡陡地小的开垦小田。所以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梯田。

坡底河流

   河湖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具有极高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大量的水汽上升凝聚,形成高山森林的雾气和降雨


小结:“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形成了“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

(2)布局原因分析:水循环

山顶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森林里的泉水和雨水,经过水沟流到块块梯田中。水从上一层梯田流到下一层梯田,层层下注,最终又流回江河中,江河蒸发到森林,如此周而复始,永不中断。由于山水终年不断,哈尼梯田一年四季都注满了水。这正是印证了云南十八怪中的“山有多高水常在”。

(三)梯田的保护

1、哈尼村寨的上方都生长着一片古老的茂密森林, 称为“ 龙林” , 这些林区禁止砍伐,而且还根据林木情况,进行补栽和维护。这种观念对森林的存续发展十分有利。

2、哈尼人对梯田一年四季养水,既要适时放水,也要适时排涝。

3、哈尼人在山上挖掘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同时千百年来,哈尼族人建立了有效合理的水系沟渠保护制度。例如:水渠归集体管理,还有“分水木刻”制度等。

(四)分析聚落中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地区

传统民居

自然环境

哈尼蘑菇房

屋顶是梯田中收获的稻草建造的,适宜高山寒冷潮湿的气候

傣家竹楼

高脚屋,斜顶。当地的竹子建造,适宜炎热潮湿的气候。

大理、丽江地区的“三坊一照壁”

大理当地多石头,所以采用石头建造。照壁的原因分析,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小结:这些房屋,从蘑菇房、竹楼、到“三坊一照壁”的石头房子,共同之处都是就地取材,生态环保,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五)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由学生讨论得出,究竟什么才能体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几者协调统一,体现人地和谐关系?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丽江古城选址的原因,并引出世界文化遗产概念。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总结:保护传统聚落,保护世界遗产

三、板书设计

一、聚落定义:人类的聚居地

二、聚落的分类:乡村与城市

三、聚落与自然环境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保护传统聚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