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书海无涯乐做舟---在阅读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发布日期:2017-02-22

黄罗平(云大附中   语文组  )


内容提要:平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体验,丰富语文素养,产生发自内心的文学感悟。体验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非常自觉地被运用,学生将终身受用。本文从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中小结了简单易行的几种做法,充分鼓励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自我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这样的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出广阔的精神天地。真正实现书海无涯乐做舟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阅读   体验   主体探索   充分诵读、品悟  情感铺设  拓宽感受

正文: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产生发自内心的文学感悟,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不追求的境界。这些体验是学生对文章反复涵咏,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带上自身情感体验的结果,其印象是深刻而有意义的。体验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非常自觉地被运用,学生将终身受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体验,丰富语文素养。下面就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谈自己的几点初浅的做法: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单调乏味,教师满堂灌,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转,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或多或少、或精彩或粗陋的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体验说出来,然后进行讨论,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体验的碰撞,在碰撞中体验得到交流,思想得到沟通,这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再思考,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体验。如在教学《幽径悲剧》时,文章很有深度,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上课前,我设计了“我所认识的季老”和“我心目中的季老”两个思考题,让同学二选一查阅相关资料,从了解作者入手,激发研究本文的兴趣。接着要求同学上课进行准确的口头表述,通过对季羡林的认识导入了课文。一上课就用“什么是悲剧?”“幽径上到底发生了怎样一个悲剧?”“你如何理解这个悲剧?”“请你以藤萝的口吻自述自身悲剧和感受”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同学由浅入深进入文本,学生易于接受,且很快融入了文章中。整个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和才华,使得学生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旨。在体验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课后同学写出了一系列的文章。如李雯婷《血红的伤疤》,李沁璇《遗失的美好》,蒋昕煜《我所背负的十字架》等都较好体现了同学对这一主题的深入解读,在全班引起了较好的共鸣。(文章附后

二、以充分阅读为主线  

语文的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我们的语文教材尽管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但总的来看,应该说还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为什么不能被学生吸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没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验,从而受到熏陶。充分地读书是体验得更多更精彩的前提,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前提。我在教学《最后一课》的过程中,便是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来体验课文。一是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是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不同人物特有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态度。让学生充分品味文中人物的性格、心态。三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用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置身于人物的角度上,把“我”融入文中,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在这一环节中,扮演“我”的同学在痛失国土的氛围下,结合自身体验,深切感受小弗朗士由幼稚到懊悔和醒悟的心理过程。当扮演韩麦尔的同学说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时,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在心中升腾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此时,我恰如时机的导入“汉字”,孩子们对汉字产生了真正的热爱和敬仰,连平时写字不认真的孩子也工工整整写起了作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老师不再加以点拨,学生思维的阀门已大开,学习的热情已点燃。至此,学生已经对文章思路了如指掌,也为后边的讨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授课也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我在古诗词和古文教学中尤其重视诵读教学。语文老师能把诗词文的魅力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爱上这些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而来的文人心声和优美篇章,将大大超越仅让学生背默的层次,从而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平时教学中我喜欢用五步诵读法组建教学内容,第一步为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用男女生竞赛方式调动起全班读的热情;第二步为读出感情、读对基调,请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读,并陈述自己的朗读处理意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老师再做评点或朗读示范,总之师生间要有充分的互动;第三步为读清内容、读出意境,细致分析和品评诗词文中的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入文本研读细节,强调赏析的相关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意象选择、写作手法、修辞运用、炼字炼词、布局谋篇等方面自主分析,提高学生研读技能;第四步为读出体会、读出个性,结合文章作者的境遇和写作背景等,把自己放到文本中,或设想当时心境、对话,或扩写成散文描述画面,或评价诗文解读作者,或赋诗唱和……总之形式不拘,给学生充分的自我阅读空间;第五步为读出精彩,评出特色,让学生在前四步的基础之上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诵背诗词文,我常采用配乐形式让学生进入情景,而且采用教师范背方式大大激发学生背书的热情,基本做到上完课大部分学生已能背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很有感情地诵背所学内容。文章学习结束时还要评出最佳朗诵者、最佳评析者、最佳写作者、最佳组合等多项奖进行一定奖励,让学生品尝到积极参与阅读的快乐。

三、为体验架桥铺路

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距离较远,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有一定的障碍,老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生活积淀,以丰富语感,产生共鸣。对阅读教学而言,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读到自己”,即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的联系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读出自己”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摆进去”。有一类课文,学生是很容易读到“自己”的——比如《春》《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在这些课文中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被课文的景、情、人、事所感染。因而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不过,有些课文写作的时间、表示的内容或作者的情感经历,距离学生比较遥远——比如《老山界》。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进不了角色”,这时便需要老师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如学习整个长征单元,我先给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精神和感人之处,又让学生联系当前的学习过程,提出我们也正在走着一条艰辛的学习长征之路。事事处处把长征中的意志和困难与当前同学们的学习处境相比照,既让同学理解了长征,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共鸣。真正体会到那穿越时光隧道而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学完这个单元后我及时引入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名著的学习,把长征精神由集体引入到个人,启迪学生如何在物质丰足的今天在精神上发扬保尔精神,走好学习长征之路,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者。由于拂去了这些内容与学生当前的时代隔阂感,学生进入了本真的体验中,对超越政治色彩的长征精神、保尔精神有了自己真切的认识,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运用中拓宽加深体验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促使学生“反三”,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为了达到这一功效,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从而负起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一直坚持使用“课后反思本”(针对课内所学课文和知识进行及时归纳整理)和“阅读积累记录本”(增加课外名篇名作名著的学习和积累,强调积累和整合运用能力),并开设了“心情博客”栏目,突出至情写至文的原则,让学生学习完课内知识后有一个自我练笔、及时反馈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完《长城》专题后,举行一次活动课,让学生对长城的现状给予充分关注,写作小练笔“长城,我想对你说……”。学《汉字》专题时,我精心制作课件,分历史、构造、文化、字谜、诗歌、运用、现状方面进行梳理,特别引用了“2008年奥运开幕式”文字专场和著名组合“S.H.E”演唱的《中国话》,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无穷的魅力,觉得自己又穿梭于五千年的深厚积淀中。蒋昕煜的《敬礼,龙!》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荣获了全国一等奖,他本人也荣获了全国“恒源祥文学之星”的称号。这就是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对课本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大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自我体验,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语文,真正地受到心灵的陶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出广阔的精神天地。真正实现书海无涯乐做舟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附学生作品:(获全国“恒源祥文学之星”写作大赛一等奖)

敬礼,龙

云大附中    2010届初二(2)班蒋昕煜    指导老师    黄罗平

从嘉峪关到鸭绿江,你的身影蜿蜒了神州的万里沃野,从秦扫六合到明朝中兴,你的名字伴随着汗青完成了千年的穿越。你屹立在北国,成就了守护万世的豪壮诺言,你见惯了战火,把传奇写作永垂不朽的诗篇。向你致意,我的龙,我的长城。

你可否记得,你出世的第一声吟鸣?随着那工地上一声声无力的号子,就有一批批劳工消失在你坚硬的身躯中。千秋百代,年复一年,又是那征发的诏命,又是那一个个家庭的生离死别。中原百姓何曾有一天停止对你的诅咒,停止那用血和泪书就的控诉?你的身下,是凄分离恨无数,你的四围,是不甘亡灵的怨毒。究竟有多少民众的冤魂在你身下悲咽?多少劳民的血肉,才筑成你雄浑的龙身?

漠北的飞沙年复一年吹袭着你刚毅的身躯,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价值,然而你却找不到答案。你的存在,不该只是一个工程奇迹,然而你,却始终寂寞。边塞太遥远,你不知道中原上燃烧的烽火,不知道“秦”,已经成为去国。当你再从沉睡中醒来时,你的面前,已是匈奴的数万铁骑。你的身上被划出道道伤痕,城墙上,不断有鲜血渗入你的身躯,战士们怒吼着迎向刀剑的寒光,防线一次次被撕裂,不断有战士踩着战友的遗体冲向前线,卷刃的弯刀和截断的长枪倒插在你的身上,喊杀声和战鼓声在你头顶回响,直到那天空被鲜血染得殷红。“汉”的旗帜,挂着血污,在黄昏中飘摇……就算坚强如你,也恐惧着这样血腥的战争。然而没过多久,新一批的守军再度赶来,尸体被拖走,旗帜被更换,仿佛这里什么也没发生过——那些战士们,就此被遗忘,只有你默默记下他们的故事。你和他们一起仰望那寂静的秦汉明月,一起吟唱那苍凉的边塞军歌。你记得他们在沉静夜晚望乡时柔和的面庞,然而当他们战死沙场,身躯却无一例外的倒向北方。也许他们被世人遗忘,可你记得那些无名的战魂,记得那忠诚而无畏的龙心。

千年来,你一次次从沉睡中醒来,和战士们一同浴血奋战,你脚下的泥土在连年的征战中被染成了悲壮的紫色。朔风催动着昏暗的硝烟,重炮在大地上盛开毁灭的花朵,战鼓激励着高昂的士气,刀剑的冲锋书就死亡的礼赞,战马长嘶,铁骑如潮水般涌向远方——拔刀向西,势将征天的,不是成吉思汗又是谁?从你的身躯上跨过的那一瞬,他就注定要将“元”的战旗插遍大半个亚细亚!那英武坚卓的面孔,无愧“四海之王”!和平的清风催生帝国短暂的平静,在那之后,你便随之沉睡百年。直到那边关的炮火把你再度惊醒——最为重要的山海关,竟向敌军洞开大门!杀戮和掠夺随之席卷了整个中原,那些杀神,在鲜血洗刷过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所谓的王朝——你终于,向卑鄙的“清”下了最恶毒的诅咒,自始至终,这个朝代都没有一天太平,最后,成了封建帝国的陪葬品。然而你守护的土地也随之迎来了最危难的时刻——尖利的枪声开启了乱世之始,千年来一直属于国人的土地,竟被插上了太阳旗!民族的存亡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而你终于发出了响彻天地的龙吟!站起来啊,中国!战士的血性被你唤醒,台儿庄的街垒上晃动着刺刀的银光,沙包垒成的阵地内外,堆满了双方的尸体。庄前的军旗不断变换着图案,硝烟掩盖了一切华丽的颜色……20多天不间断的战斗,把整个战场都染成殷红的血色,终于在无数堆积的尸体中,摇摇晃晃升起一面血色的旗帜——你告诉所有渴望自由的人们——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赢!举国上下拿起武器,和侵略者对每寸土地都展开了争夺,用无悔的生命换来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那是自由的传奇!   

华夏的劳民给你以血肉,帝国的君王赐你以灵魂。自从有了你,神州大地之上便有了一个王道的代言人。你明白那连年的征战始终是为了天下大同,你了解那烽火狼烟是所有死士无畏的忠诚和无上的荣耀,你知道,那小小孟姜女,又怎能将这万里“王”的代表哭倒?!长城!你生在北疆,有了冰的铁腕,你分界两国,注定为王道染血。你将“存在”超越,将战火的雄浑写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你继承所有战灵的意志,铭记那“守护”和“自由”!这就是你永世光耀的龙魂! 长城!你是那一国之尊,民族之魂,你已向每个国人心内飞腾,成为那不倒的永恒!向你致敬,我无上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