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让“家风”文化“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发布日期:2017-02-22

云大附中  罗晗

身份:思想品德教师  联系电话:13888857710 

Email: luohan77@163.com



摘要:“家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的传统美德。现在由于社会的快速变化,伦理道德观念在改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人家庭观念淡薄,导致家风文化难以传承,势必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要从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抓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是弘扬“家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互动等方式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一、“家风”文化与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一致性

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形成自己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我国自古就有重家风的传统,尤其是名门望族,多以“家训”“家规”的形式,对家族或家庭成员进行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其内容及其广泛细致,大致报效国家,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具体的规定。这种精神与传统,不仅是着眼于当代人,更是着眼于子孙后代的培养与熏陶,所以就有各式各样的家训流传至今:“耕读传家”、“诗礼传家”、“忠厚传家”等,其核心内容都是基本围绕“仁义礼智信”(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可见家风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家风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在新时代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国风、社风与民风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全社会价值的共识。

思想品德课程是教育人们如何做人、怎样成人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德育教育的前沿,思想品德课起到了传承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家风”文化蕴含的丰厚道德理念,是当今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同时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很多核心教育是相统一的。特别是与“胸怀天下、服务社会”、“孝亲敬长”、“明辨是非”、“与人为善”等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必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由此可见,以“家风”文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家风”文化融进思想品德课堂具有深远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的。古语曰:“家齐国治天下平”。“治国”自“齐家”始,这反映了家庭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而“家风”“家规”对家庭的影响又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它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前面曾提到,家风集中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儒道思想。但当代社会,家风影响力已出现了明显式微的迹象。人们远离家乡,外出工作、生活,原有的乡土亲缘文化已走向衰落,家风影响力势必减弱,同时也很容易引发道德危机。此外,现在大多数“小”家庭的结构、离婚率的不断升高,也不利于家风的传承。比如过多强调考名牌大学而忽视了理想教育,比如,“高富帅”“白富美”择偶观的灌输,比如,物质丰富就放弃了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传统等。比如,一些“官二代”“富二代”践踏规则,不劳而获,骄奢放纵,不懂得珍惜,“坑爹”“啃老”等。家风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影响,是塑造人的重要力量。“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说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作为未成年人,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习优良的家风对他们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以传统美德重塑家风,用醇厚传统道德风气,给孩子们以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品德教育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在人们生活中已形成固有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俗,比如家风,这些习惯和习俗维系着中国社会的基本运作。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不然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苍白无力。

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是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环境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强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认识和地位,会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显著增强。

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中,各种思想传播远比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多的多,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的影响学生行为,要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更具有实际积极效果,就得研究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家风”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渗入。

三、“家风”文化“吹进”思想品德课堂的途径

1、联系生活实际,弘扬“家风”文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所以,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而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来弘扬家风文化。比如在讲到《我与父母》时,让学生自己结合自家的家风来谈谈如何孝亲敬长的。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传承“家风”文化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积极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发现教学内容、家风文化和青少年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之间的关系,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体验性活动例如:“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困难、体验助人的快乐”,“宽容是软弱无能还是一种美德?宽容是否不管别人怎样,都应该忍认”。

3、以优秀家风文化为手段强加课堂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初中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为对话主题,让学生自己引经据典,开展讨论。可以针对初中学生成长过程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的兴奋点,根据学生对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教育内容的关注程度,确定各年级教材中教育话题。例如,初一学生的主要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不适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正确认识自尊与虚荣心、不能正确看待面子”、“缺乏宽容心、不善于与它人合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缺乏自信心,具有自卑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学习权利、人格和隐私权”;“缺乏进取目标,考试作弊”等。学生对这些话题的反应,能直接体现出家风教育的程度,就可以直接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家风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重要渠道,需要所有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感悟“家风”“家规”的文化韵味》  朱丽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

3、http://news.sina.com.cn/o/2014-02-15/0009294747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