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用好统编教材,潜心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19-04-25

——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下)

2019年4月24日,为更好地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握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系结构,更好地运用部编教材进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语文组全体老师在本校阶梯教室继续参与收看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

  

本次培训视频由易海华老师主讲。主题是:统编《语文》九年级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易老师从三个方面对九年级统编语文教材进行了讲解和要求。分别是: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三、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卓越。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1、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学生认知结构受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师讲解的影响很大。 奥苏伯尔认为: 不断分化、 综合贯通是人认知组织的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会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 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 其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原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此原则组织和呈现的: 在纵向上, 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 不断分化的原则; 横向上注重融会贯通,加强章节间联系,提升学生能力。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单元内“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构建单元内同主题或同文体文本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体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功能是用方法,课外阅读则指向于阅读经验积累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要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学会阅读。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须在一段时间内, 接触不同复杂性问题后方能逐步达到熟练水平。 如九上、 九下现代文单元基本上是教读2篇, 自读1-2篇; 文言文单元是教读3篇, 自读1篇。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以写促读,写作能力培养又自成体系:从七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良好写作习惯开始, 七下至九上, 逐步培养记叙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写作能力, 九下侧重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 修改润色、 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程式学习。

  

写作专题设置遵循一般——具体——一般的学习规律。

第一个“一般” 指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第二个 “一般” 指九年级下册“作文程式学习”, 侧重于写作能力总体上的策略。

易老师一再强调,文章的学习应该和写作不分割,写作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

3、读懂自主学习助学系统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注重构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如单元提示、预习、注释、练习、阅读提示、知识补白、阅读链接等,力求使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所有的助学问题都是根据单元目标设置的,没有脱离目标的问题。

  

4、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

这里提到一种方法叫做“文化立人”。 一方面,人心统一的基石就是文化认同的统一。 另一方面“全球化”正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 更现实。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不再仅是发展手段和支撑,而是能解决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内力。 发达国家正依托其生产、管理方式以及各种产品进行强势文化的全球扩张渗透,尤其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把其携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通过外在时髦形态对各国青少年产生直接影响。 青少年的文化力成为事关国运兴衰、社会文化安全、个人精神发展的“持久动力”。

语文“文化立人”的途径就是在阅读中潜移默化。

中学生理解、吸收选文所蕴含的先进文化精神内涵,内化于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之心,外化于中国文化自强之行。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立人”方式之讲究。 如文道统一。如九下第9课 《鱼我所欲也》 积累与拓展第四题: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 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 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这一类问题和课文设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更好的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带上文化底色。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注意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观念,要学会整体安排,分篇设计。

在纵向上要学会将单元能力培养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进行训练。

在横向上要注意,单元内各课学习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单元能力,逐步推进单元能力培养目标之达成。

要更多考虑单元要求,明白单元能力设置的必要性,不止考虑一篇文章如何学,要把眼界扩大,考虑单元目标,这才是学习统编语文教材的上上策。

  

2、运用“1+X”教学实现“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育人目标

如何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策略和自我阅读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阅读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试用自己的阅读策略。这样, 学生才能领会随着文章特点的变化, 自己的理解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老师对“1+x”教学设计方法的认识有时会有偏差,很多老师将“+”理解为同主题多篇文本或同一作者多篇文本的加法式堆积, 没有阅读策略、方法的小结和指导, 没有用阅读策略和方法之线将教读和自读、课外阅读串联起来并建立有机联系, 更没有语文能力在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中的逐层落实与巩固。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不同阅读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试用自己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就永远学不会随着文章特点变化调整、选择理解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任何提高。这就更迫切的要求我们正确认识“1+X”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1”即单篇教读课文,“x”即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即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在单元能力目标统率下,首先通过教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形成对专业阅读行为或某类文体阅读的良好认知结构和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有指导的自学中迁移、初步运用这一阅读策略和方法, 最后在课外阅读的多次阅读体验中反复运用、巩固,并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才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终极目标。

3、古诗文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易老师认为通篇文白对译和繁琐语法分析的文言文教法是错误的,应该被批评的。翻译几个难句固然是必要的,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

而过多的语法规则讲解,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共鸣原理。 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越来越糊涂,越学越不懂,产生恐惧心理。

学习文言文应该依靠语感,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和说,需要“活”的语境; 文言文虽然不是听、说类文章,但可以通过读来补救。 在诵读中会意,感知文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素材。从长远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让学生借助完整译文来了解文章大意好得多。

易老师还说背记文言文,应该首先做到:口熟;其次学会利用,寻找支撑点,即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以关键语句为支点将全篇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思路,即理清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可以得心应手的顺畅背诵。

老师也应该有意的安排诵读练习: 指导一定要具体,“因读音涉及词义, 停顿涉及句子的组织, 语气涉及虚词的作用和作者感情,读得正确是可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的”;老师还应该起示范作用,领读特别是领背。这会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更有条理、更容易、更得心应手。

  

三、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卓越

要想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要求老师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教学起点和教学高度;

2、注意融会贯通,前后对比、勾联。

这就给了老师的教学一些要求,首先每节课都应该是进阶的,问题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不可以一开始就拔太高,也不可以整节课都原地踏步,平淡无奇。要求老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会学生思辨方法。

良好的思辨习惯的养成需要练习慎思和明辨。所谓慎思即审慎地确立观点。这就是开始思辨的前提: 概念界定,要求学生在定义领域内阐明自己观点。

所谓明辨:即清楚、明白而有条理。这就要求学生面对任何事情都会有逻辑、 有条理地去解析。在这里还要明确一点,学习思辨方法不是学习干巴巴的逻辑知识,而是学习作者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才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想要教给学生的,语文不是读死书,而是在阅读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了解阅读的思维。

最后易老师提到:“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先前学习和新学习的影响是双向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不仅要注重个体更要注重主体;不仅要注重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养成。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有正确方法、正确思想,正确价值观的阳光少年。

通过两个半小时的学习,对九年级教材的使用方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我们一定会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总结讨论中,尽快熟悉并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最终使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唐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