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靠人民

劳动托起梦想  劳动创造美好

发布日期:2025-01-10


云大附中劳动教育以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出发点,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深刻领会劳动的光荣与伟大。云大附中以动手实践为核心,精心设计多元劳动项目和活动,覆盖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等多领域,突出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坚韧的劳动精神。学校全方位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为他们成为新时代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一同去体验和发现云大附中劳动教育的美丽,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田中绚烂绽放。

 

课程1、永生花团扇制作

课程类型:手     工               

永生花,将鲜花的娇艳永恒定格。它历经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复杂工序,却仍保留了鲜花的花色、花型与质感。每一朵永生花,都仿佛诉说着时间的静止与生命的永恒。

团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风情。它以木骨为柄,绢质扇面,流苏点缀,简约而不失文雅。它寓意着合欢团圆、永恒美好。当永生花与团扇相遇,便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纤纤玉手执扇轻摇,一颦一笑翩若惊鸿。团扇轻展,永生花绽放其上,古韵今风交织出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在永生花团扇的制作过程中,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需精心挑选与搭配。同学们细细构图,几经摆弄,再细心粘贴,最终成就了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美景。每一把团扇,都仿佛是一个故事,诉说着莘莘学子的心意与情感。 

 

这些团扇,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匠心独运,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静静的享受制作过程,体会这大自然带来的馈赠,也让永生花团扇的美好与祝福永驻心间。

  

课程2、嫁接技术       

课程类型:农业生产劳动 

嫁接技术,作为植物人工营养繁殖的瑰宝,展现了大自然与人工智慧的完美结合。它通过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穗)紧密贴合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根或枝(砧木)上,借助植物伤口处分生细胞的自我愈合能力,使两者在生长过程中融为一体,形成拥有双方优良特性的新植株。不仅让作物的优良特性得以延续,更让自然界中的色彩与生机得以无限放大。这项技术,如同大自然的魔术师,让不同植物的优点得以融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带领同学们走进嫁接的世界,感受这项古老技术的魅力与力量。掌握正确的嫁接方法和时机,了解了植物的亲缘关系,一同探讨创意嫁接,让土豆和西红柿,白菜和萝卜同株生长得以实现,打开创造之门,让嫁接有无限创造的可能。

 

 

嫁接技术,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让植物之间实现了默契的共舞,绽放出科学与艺术的双重魅力。

在这里,每一株植物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每一片绿叶都在诉说着嫁接的奇迹。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课程3、果蔬雕刻       

课程类型:烹饪与营养

果蔬雕刻是一门集艺术、美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利用新鲜的瓜果蔬菜作为创作材料,以刀为笔,以心为墨,将这些天然食材转化为各种精美绝伦的图案和造型,勾勒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走进果蔬雕刻的世界,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灵动可爱的小动物,甚至是逼真的人物肖像,都能在小小雕刻师们的手中,以果蔬为载体,跃然于眼前。

 

 

这些作品,不仅在于它的精美绝伦,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每一刀每一划,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与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这些作品,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奇迹,让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与美好。

课程4、非遗面塑

课程类型:手工 

非遗面塑,又称面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故事。 

本节课让学生亲手制作面塑,体验面团揉制、捏、刻等塑造他们所喜爱的人物或者动物,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5、京剧发箍制作

课程类型:传统工艺制作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的服饰和头饰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发箍作为京剧头饰的重要部分,不仅美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手边的材料,比如扭扭棒、珠子、绒球、发箍、胶水和彩带等,参考京剧角色头饰设计图案,用扭扭棒制成所需形状。接着,用珠子和亮片制作装饰,粘贴到发箍上。将装饰固定在发箍基座,调整至美观。最后,检查牢固度,确保装饰物不会脱落。戴上自制的京剧发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京剧发箍的制作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京剧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课程6:小小发电机的制作

课程类型:电  工  电  器

本课程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太阳能等。观察生活中电能的来源,让学生们理解是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取能并转化为电能的,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家庭用电的注意事项。紧接着通过观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在理论学习后,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发电机模型,体验从机械能到电能,再转化为光能的神奇能量转换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不同的设计和组装,探索提高发电机效率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这类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以及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他们的科技创新之路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绽放出创新的果实。

     “生活即教育,劳动砺心智”,乐学善做,久久为功。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云附学子在劳动中播撒希望,体验乐趣,收获成长,感受“劳动”赠予的美丽风景。学校也将继续探究多样的劳动课程形态和方式,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将劳动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探索劳动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