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靠人民

用好统编教材,潜心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19-04-23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

2019年4月17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为更好地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握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系结构,更好地运用部编教材进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语文组全体老师在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阶梯教室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培训,要求老师们记录提炼要点,对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编写意图、课堂组织、教学重难点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融会贯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编辑胡晓老师做讲座,题为《把握编写特点,用好统编教材——5个要点,3种意识》。胡晓老师从“把握统编教科书的五个要点”和“用好统编教科书的三种意识”两个板块解读了如何使用统编教材。“五个要点”分别从“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位一体”“一课一得”“语文知识”这五个方面具体解读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新教材;“三种意识”分别从“前后勾连的意识”“单元整组的意识”“学生主体的意识”三方面详细地讲解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第一个要点: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带入国家理念、国家思想,要给孩子们打上中国底色。

  

第二个要点:双线组元

(1)人文主题

关注单元人文主题,就要充分认识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认识语文的育人价值。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获得自身成长。鼓励学生自主解读,多元解读,但要抓住文本的核心内涵和核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思辨,立足当下,解决问题。

把课文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力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家主权意识、海洋意识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充分认识到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认识到语文的育人价值.

  


对于文本,要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解读,尽量挖掘 每篇文章思想内涵的独到之处,不贴标签, 或者浅尝辄止。

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和多元解读,对有些问题,可以进行思辨。

文化内涵是语文的重要根基,教材中的任何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不可分隔。只讲形式架空内容,语言形式就失去灵气,失去光泽,处成任意排列组合的僵死的符号。九年级下册,体现人文内涵的深化:由七年级的关注自我逐渐扩展到关注社会、民族,从发展个人的想象、联想到学会选择和坚守,增强使命感,有担当。 

(2)语文要素

  


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个单元,体现在各个板块的设计中,形成了层级序列清晰的梯度结构。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方法、阅读策略。要紧密结合单元导语、阅读提示、练习设计,进行梳理、归纳、整合。落实语文要素不是进行机械、割裂的训练,而是与主题相渗透,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这里胡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古文学习的要求: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疏通语句,包括积累常用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

(3)三位一体

统编教材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①要区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不同课型。分出层次,强调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篇篇精讲的状况。

②注重阅读方法的学习,强调阅读策略。

③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④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需要仔细考虑。

(4)一课一得

一课一得,除了指向阅读,也指向写作。统编教材的写作部分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写作序列:学习扩写—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学习文艺短评—有创意地表达。

(5) 语文知识

第一:并非绝对排斥名词术语。但要避免用术语解释术语的现象。

第二:语言知识的分化、细化,不是中学语文课程的发展方向,语言知识的综合、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三: 语言规律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言语实践,而言语实践并不等同于语言训练题,而是具体的阅读、写作实践,知识讲解要注重启发和举一反三,注重积累。

二、用好统编教科书的三种意识

  


1. 前后勾连的意识

教学体系不是平面的,线性的,而是螺旋式提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单元目标和要求时,要结合不同册次中相关的要求,比较、辨析,教材的编写是有提升和拔高的,我们的问题和教学也要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一定不能重复、老旧。看看到底应该如何螺旋式体现的,清楚自己备课的目标,预设的前提是什么,预估学生的基础是什么,又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不至于出现,三年时间提的要求都是同质的,或者低水平重复,或者拔高,缺乏针对性。特别要注意诗歌在整套教科书中的编排及九年级下册诗歌教学的要求。在学习九下诗歌前,学生其实已经学过了不少诗歌了,那在进行九下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都懂的,不再赘述,要有一定的提升,和思维的深化。

2. 单元整组的意识

从单篇到整组,强调单元整合,明确文本教学价值。一篇文本,要放在这个单元中,体现单元目标,落实单元要求,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要求老师们要做到理解单元的设计意图,发现文章之间的关联,把握文体特点,建构单元阅读策略。 把单元当作一个整体,在课文讲解上才回游刃有余。

3. 学生主体的意识

统编语文教科书特别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读、自读课文的区分,语文要素分层次地清晰体现,设计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注重方法引导等各个方面,努力由“教本”向“学本”转变。八、九年级新增四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一方面想体现初高中学习的衔接,探索“任务群”在教科书中的编写方式,另一方面,希望依托新闻、演讲词、诗歌、戏剧这四种更能体现实践性、活动性的文体,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由语文学习发展到语文生活

在这一部分胡老师特别强调了戏剧单元的必要性,作为从来没有出现在教材中的文学形式,戏剧教学该怎么把握,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戏剧单元通过活动,巧妙的教会学生戏剧的形式、戏剧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要求老师可以联系现代生活,引领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可以多元性的解读,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既定的范围中。上课的形式也应该是多变的,从自己读到自己演,用有趣的方式教会孩子们读戏剧、评戏剧,给孩子们的初中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 把握“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的基本特点。 

  

(2)把握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只可以做适当的讲解。

(3)从单篇到整组,强调单元整合,明确文本的教学价值。

最后胡老师总结道:“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放开心胸,打开眼界,走出狭小的自我,成为一个对自我,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思考、有情怀、有悲悯、有大爱的人。这才是育人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真正落实。”我们也应该把这些目标贯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打动学生的内心,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有担当、有情怀、有大爱的人!

  唐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