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靠人民

立冬来临寒意重 思考生命教研浓

发布日期:2018-11-20

  —— 2018.11.7全市教研活动纪实

2018年11月7日,立冬时节,寒意阵阵,但在云大附中的阶梯教室里却热闹非凡,两节关于生命思考的教学研究课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七年级关于生命的思考。我们思考过生命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严肃课题,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人类的命运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让我们在两节精彩的课堂里去探索答案。

第一节课《敬畏生命》由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王敏老师执教。王敏老师毕业书云南大学哲学系,曾获昆明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荣获云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荣誉称号。课堂一开始用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重庆万州公交车坠落江中》新闻视频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宝贵、脆弱。之后展开追问和讨论:“花这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打捞落水人们,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通过三个探究与思考的环节,从司机冉某、乘客刘某、众多乘客的行为来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展示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和长沙一公交车上乘客抢司机的方向盘被其他乘客制服的正能量的案例,让学生明辨是非,与人为善。同时又把生命观念巧妙地渗透给学生,真是“润心细无声”!王敏老师在分享的时候说,要上一届高质量的公开课是不容易的,这节课准备了3个版本,但在这次活动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提升,对教学中问题设计和把握、如何精确使用教学语言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材的驾驭、整合能力以及理性思维都得到提升和锻炼。

  微信图片_20181109152259微信图片_20181109152454

第二节课《增强生命的韧性》由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田佳灵老师执教。田佳灵老师现担任云大附中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组长,今年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田老师不仅人漂亮,课上得更漂亮!她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亲切大方的教态、贴近生活的选材、电子科技的辅助、丝丝入扣的设计、新颖有趣的互动,让课堂掀起一阵阵高潮,在不知不觉中,一堂课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对课堂的回味中。田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体验中获得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思考挖掘生命的力量。田佳灵老师最有特色的教师是大胆运用新技术手段,熟练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与道德与法治课结合。我们拥有的只是冰冷的电子设备,而我们的课堂是有感情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有感情的,不能为了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无教学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当科技手段与教学设计有效融合时,才是成就新信息时代新的课堂模式。

  微信图片_20181109152435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19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03 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11

   

课程结束后,云大附中的李菁老师对王敏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她认为王敏老师的《敬畏生命》一课,有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的融合,有感性课堂和理性思维的碰撞。有以下三个亮点:其一,引导学生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发现、感受、传递生活中展现出来的生命的美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当更多的人有了对生命的正确认识,生活中丑陋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人类文明将向前跨越一步。其二,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社会现象。现实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归纳起来无非两类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且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对立的统一体。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现象,分析问题。其三,引导学生要学会理性面对社会现象,合法保护自己,让智慧伴随对生命的美好的追求,将会更多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不易:及时捕捉时事热点,贴近学生实际设问,深度挖掘核心素养,有情景创设能力,有活动导引能力,有对学生行为能力表现的评价能力。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在其代表作《敬畏生命》中说到:'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人应该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体验其他生命,这样人类自身才可以做到幸福地生存,才可以和人类之外的所有生物和谐地发展。印证本课教学效果,做到了“当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迫于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师大实验中学的李扬老师对田佳灵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她对田老师的课进行了高度评价:一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都做得非常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都落实很到位;三是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得益彰;四是情景活动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的课堂有益于学生活学活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是材料的选取典型,具有说服力;六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恰到好处。李杨老师深情感慨,学习没有终点,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市教科院的教研员陈为老师总结了今天的教研活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青少年问题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这提醒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的迫切性。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基于此,在七年级上册教材设置“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对初中学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信息量较大。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甚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35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42微信图片_20181109152528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底色。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贯穿学科教学的全程。最后陈老师引用习近平的“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观点与现场老师们共勉!

   

                                                 撰稿:云大附中  罗晗

                                 审稿:市教科院  陈为  云大附中 谭文梅

                                                 摄影:高精标   卢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