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正、敏、毅”为办学理念
星耀校区 呈贡校区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靠人民

维护秩序,遵守规则 —— 金秋十月,我们在践行

发布日期:2018-10-24

2018年10月17日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纪实

金秋十月,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于2018年10月17日在云大附中举行,这是一次昆明市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深入研讨,也是2017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活动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中的运用研究”课题推进会。本次教研活动荣幸地邀请到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贵荣副院长,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春雷主任,云大附中党委书记王宇伟老师参加,这是一场金秋收获的盛会!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暨课堂教学,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第一框“维护秩序”和第二框“遵守规则”为课题展开,由师大实验中学冯娅莉老师和昆明市教科院教研室陈为老师担任主讲老师。

  

  

在《维护秩序》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中,冯老师用“高铁霸座新闻播报”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新课学习分成“走近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秩序”两个板块。

板块一:“走近社会秩序”。设置四组社会生活场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交流。

  

  

(1)通过对比社会的无序与有序状态,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需要有秩序。当处于无序状态时,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当社会有序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

那什么是秩序呢?再让学生在三个社会生活场景中,寻找共同点,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版块二:“维护社会秩序”。冯老师沿用了板块一中“高铁霸座新闻播报”和四个场景的设置,继续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懂得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制定规则,目的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规则就是大家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达成共识与默契而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规则分为道德、纪律、法律。冯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了三者的不同。

  

最后课堂小结,承上启下,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每一个人都要参与社会生活,都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在《遵守规则》课堂教学中, 陈为老师首先用“田字格”导入新课,通过对“田字格”的联想,让同学们由写字想到做人,做任何事都不是随心所欲,不能违反基本的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的界限,进而导入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分成“感悟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与改进规则”三个板块,以“规则之旅”贯通整节课,引导学生认同规则,践行规则。

板块一:“感悟规则”。陈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社会观察,导入新课。基于社会生活,分设了四个情境,即“违规逆行” “攀爬古迹” “乱扔垃圾”、“独占座位”。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理解道德、纪律、法律等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为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奠定认识基础。

     

     

     

   

活动2:晰关系。陈老师运用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讨社会规则与自由关系,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帮助了学生较好地明晰了两者辨证统一关系。

  

通过乘客扰乱秩序受到处罚这一事例,设计了 “看似在行使权利,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这样有冲突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从而感受规则要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为人们享有自由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转。通过“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的还原,让学生感受到因为不遵守规则、缺乏规则意识带来的悲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做到内心敬畏规则,学会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板块二:“自觉遵守规则”。陈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分角色朗读美德小故事并思考交流。通过许衡不食路边梨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但不能过多的依赖于他律,应该学会自我约束。

     

活动2:探究分享——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再思考”,陈老师运用教育价值澄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懂得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去破坏规则,做到自觉遵守规则,真正做到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板块三:“维护与改进规则”。陈老师也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情景对话,角色体验。陈老师选取社会生活中存在违反规则的典型现象——人们随意跨越护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探讨如何劝导他人遵守规则,帮助学生形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并掌握劝导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表演真实,教师引导有效,产生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2:改进规则。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社会规则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如果规则一味守旧,那么一些与时代相冲突的规则会与社会实际不符,阻碍社会的发展,从而也会导致人们难以遵守。陈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全国铁路儿童票身高限制改变、从“见义勇为”到“见义智为”、醉驾入刑、7天无理由退货),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变迁,规则也要与时俱进,加以制定、废除、调整和完善,陈老师较好地避免了在规则教育教学问题上的“僵化”、“教条化”。

  

    

   

此外,陈老师设计了有特色的学生学习拓展作业:

作业1:我为班规建设献计策;作业2:以交通拥堵和共享单车乱象为例,为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建言献策。从班级建设到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感悟遵守规则、维护改进规则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最后,通过从古至今名人名言,引用以孔子“君子慎独”,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马云“规则语录”与遵守规则的美文朗读,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规则意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社会规则产生高度认同感,师生共同以“与规则牵手,与法治同行”作为结束语。

     

   

两节公开课后,云大附中教研组长谭文梅老师就如何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正确地理解国家教材的思想内涵,主持带领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和评课。

  

昆十一中黄月伶老师谈了自己听课后的收获,从教学思路来说,尽量用少而精的案例来辅助教学;从备课过程来说,一要从学生角度设问,指向明确,让学生有话说,二要认真精读研读教材,三要减少文字的阅读量,四要选取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的材料;从教学过程来说,一要多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二是教学要有主次,重难点突破要多留时间,三是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要自然,四是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和点拨。

昆二中副校长张琼老师在点评冯娅莉老师《维护秩序》一课中,认为冯娅莉老师亲和力强,年轻却扎实,教学过程行云流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采用思辨的方式,在对与错、是与非中,帮助学生明理立德。在点评陈为老师《遵守规则》一课时认为,陈老师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陈老师的授课始终关注学生发展,有温度有情感,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浓厚的教育情怀,终身学习的精神引领和指导。从教学理念和技巧上看,知识能力情感三个能力处理很好,语言精练准确,学生学习任务饱满,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思维有深度清晰;从使用教材看,教材处理精心合理,精心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源,既直接使用教材资源的美德故事,又创造性地补充鲜活材料,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看,有讨论、辩论、记者采访、新闻播报,有学生总结;从评价方式上看,有老师评价、有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认识及时纠正、制止,传播正能量。两位老师都运用价值澄清法,利用问题和活动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维护社会秩序,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教学效果突出,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学习。

五华科研中心的杨晓萍老师分享了自己听课后的看法:冯老师作为年轻老师的后生可畏,钦佩陈老师作为教研员站到一线讲台亲自授课。两节课两位老师有共同的优点,一是都创设了情景,情境的创设来源于学生,来源于生活和时代,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对“维护秩序、遵守规则”,不仅仅是知晓、知道、了解、明白,更重要的都是落实到行动上。二是正能量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辨,参与碰撞中知道该怎么做,积极有效正面的情景创设,正能量的引导非常重要。三是启发,启发孩子把所学内容深入孩子内心,落实到行动上。陈老师的课有自己突出特点:一是思,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思考;二是辩,每一个环节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孩子不断辨析;三是行,知行合一,教会孩子怎样去做。教学是一个“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探索,永远在学习”的过程。

  

昆八中政治教研组长李燕老师从初高中衔接角度交流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难点问题,一是教材结构内容处理难;二是考纲和课程标准两者关系处理难;三是活动与课程内容关系处理难;四是核心素养落地难。从听两节课来看,特别是陈老师的课堂上找出解决几个难点的答案,一是推进有逻辑;二是辨析有冲突;三是设问有任务,追问有价值;四是提炼有高度;五是情境有学生;六是关怀有温度;七是活动有评价。李老师更高角度的评价,拓展了与会教师教学的专业视野。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春雷主任也做了交流。她首先谈了自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她提出学校要以道德教育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学校还应进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要让学生逐渐走入深度学习的课程。她对当前的德育教育提出了3条建议,一是跳出说教而教;二是来源于生活化开放化时代化的知识结构过程更容易形成内化于心的道德认知;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最后,云南省教科院方院长为今天的教科研工作做现场指导,方院长认为万物有规则,从自己的角度谈看法:两节课表现出三点:一是主要目标不在认知技能,是在情意领域;二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这是必备品格;三是形成价值观。从情意到形成价值观到内化形成品格,是从刺激到反应到评价到组织到性格的转化。从教学过程来评价:一是情景化引入,有最高层次,完全真实化的情景;有仿真化情景;有语言、图片、文字的刺激,在教学中争取创建真实化的情景。二是活动学习效用要加强研究,合作学习一定要有相互点评和分享。三是生成性问题要再加强。方院长精辟的点评,高屋建瓴,具有前瞻性,是我们今后教学共同努力的方向。

  

最后,谭文梅老师代表省级课题组介绍我们省级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总结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由昆明市教科院陈为、张艳,云师大实验中学张有俊三位老师共同完成的《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教学现状调査研究》已经正式发表在全国综合性基础教育理论刊物《教育参考》2018年第5期,此外,还有三篇教育教学论文也正式发表,我们已经完成43个活动教学课例的撰写,即将完成22个活动教学课例的实录。

教学研讨活动在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日之勤。”在此与所有的老师们共勉!

   

  撰 稿:云大附中 李 菁

   审 稿:昆明市教科院  陈 为  云大附中 谭文梅

      摄 影:云大附中 卢国民 高精标